
掃一掃 直接在手機上打開
科普教育球幕穹幕融合邊緣融合互動影院
科普教育智慧城樂享生活 科普教育奇妙實驗室 科普教育觸電救助體驗 科普教育消防標志學習 科普教育地震波的傳播與地震預警 科普教育IPAD智能控制系統 科普教育LED地磚屏 科普教育裸眼3D 科普教育創意定制地面互動游戲 科普教育禁毒球幕電影院 科普教育六自由度4D動感座椅 科普教育模擬油鍋起火 科普教育模擬臺風及暴風雨設備 科普教育虛擬英式橄欖球體驗 科普教育兒童體驗館 科普教育太陽能光伏發電體驗 科普教育物聯網體驗館 科普教育天降繁華 科普教育社區禁毒教育科普館 科普教育地震破壞程度多媒體演示 科普教育互動多媒體展示 科普教育裸眼3D投影 科普教育跨步電壓體驗 科普教育沙土液化震害模擬演示 科普教育模擬滅火體驗 科普教育轟炸體驗 科普教育大型戶外雕光投影 科普教育虛擬板球VR體驗 科普教育城市規劃展廳 科普教育六自由度地震體驗平臺 科普教育智慧城市體驗館 科普教育4D動感球幕影院 科普教育大屏幕拼接 科普教育虛擬踩單車 科普教育VR禁毒模擬體驗套裝 科普教育119模擬報警設備 科普教育水幕電影 科普教育展會設計 科普教育120~360度環幕3D立體展示系統 科普教育汽車三維漫游沉浸式體驗 科普教育3D互動數字仿真禁毒教育館 科普教育射擊靶場 科普教育迎賓機器人 科普教育火災隱患查詢體驗 科普教育模擬高爾夫 科普教育VR城市交通安全模擬 科普教育綠色能源 科普教育未來園藝體驗 科普教育梯子傾倒體驗 科普教育霧霾對人體造成的損害
穹幕球幕影院
穹幕影院是一種放映銀幕為穹形的影院,也叫“球幕影院”。其穹形銀幕是寬銀幕發展到極限,轉而又向天空發展而成的,穹幕影院的銀幕十分獨特,呈球形,像一口鍋一樣把觀眾罩在下面。
其傾斜的穹頂將觀眾的水平視角和垂直視角,都包含在銀幕畫面之中,可以使人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覺,尤其適于表現宇宙、大地、海洋等大場面的影片。
實現方式
穹幕影院的半球形銀幕由觀眾前面伸向身后,并伴有立體聲效果,觀眾猶如身臨其境,不僅眼前物體似伸手可取,而且有些物體有移至身后的感覺。
在穹幕影院里,座位是躺椅形式,再將影片投影到一個直徑長達十幾到二十幾米的巨大的內球表面上,幕呈圓球狀,直徑一般不大于20米,球體厚度10厘米,可容納100人觀看電影。
由于攝影和放映都采用魚眼鏡頭,所以放映出的影像呈半球形。這樣,觀眾仰望穹頂就不用費勁,能非常舒服地觀看。
產品特點
1、720全球球幕影院,這是一種全天域球幕的影院形式,顛覆了傳統影院的結構形式及體驗方式。屏幕為整球型,觀眾在球體中心觀賞,可以實現垂直360度和水平360度視野的任意角度視點觀看。
2、360度或者超過360度的球幕,球幕顯示面積等于或超過了1/2球體,球冠面和地面水平。觀眾完全置身于球體內部,以站立模式自由觀賞。
3、球幕顯示區域超過了1/2切球,更大可達到2/3球面。球體垂直于水平面,采用一個跳臺深入球體內部作為觀眾承載平臺。此類顯示構造,觀眾能以更廣泛的視野和保持更佳的體驗位置進行視景的沉浸式體驗,完全包容于場景畫面之中。
4、屏幕部分為整半球型或少于1/2球切面。球冠面與地平面呈一定角度傾斜(30度左右)。觀眾斜躺在座椅觀看,主視點為斜上方。
5、虛擬飛行球幕影院,此類型出現在一些大型主題樂園的虛擬飛翔體驗項目中。將半球幕旋轉90度豎立起來。觀眾懸空于球體內部進行觀賞,屏幕圖像遍及整個正前方視野范圍。此模式更切合于人的正常視覺觀賞習慣,視頻畫面一般采用全景魚眼鏡頭拍攝,體驗者如同懸空遨游的感覺。
應用場所
博物館、科技館、規劃館、天文館、各類展廳、展館、指揮監控中心、會議室、文藝演出、主題活動、娛樂場所、建筑動態視景照明、部隊虛擬仿真、學校虛擬教學及工業虛擬仿真。
系統組成
球形幕、投影設備、融合器、播放系統、中控設備、音響系統、融合器、4D動感座椅和特效設備(吹風機、煙霧機、氣泡機、雪花機、閃電機)。
操作方法
可以通過IPAD的或是個人手機以及現場的觸摸屏來控制LED超大屏的內容演示。
地震現場復原通過觀察地震后的場景,了解到地震的危害和破壞性。1、開館前要求恢復展品的正常形態;2、保持展品清潔;3、檢查展品固定是否牢靠;注意事項:本產品易于防護,無特殊防護要求。
黑暗乘騎是當今世界更有吸引力的大型室內娛樂項目,集合4D電影、動感運動車、災難仿真、特技表演、虛擬交換等表現形式、游客仿佛進入游戲的真實場景,體驗生與死的考驗,享受無窮的樂趣和刺激。項目集3D巨幕電影、動感運動車、災難仿真、特技表演等當今國際主流娛樂技術于一體,帶領游客進入神奇的地心公園博物館,但不料出現突發狀況
自然災害防范通過展板的形式向體驗者展示自然災害的防范知識,讓體驗者直觀立體的學習。包括我們面對的自然災害、我們的防災減災責任、我們的抗災助救對策和附錄等部分內容。(1)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原則。加強調查、監測、預警預報、宣傳培訓等防治工作,變消極被動的應急避災為積極主動的減災防災,使自